市场卖点乱象
家用路由器市场争夺激烈,TP-Link等品牌常以无线传输速度和天线数量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亮点。然而,这些特点真的能够充分反映路由器的真实性能吗?不少消费者因追求高速无线和众多天线而购买,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效果并不如预期,这无疑是一种浪费。
智能路由器硬实力
智能路由器在硬件升级上投入巨大,以Newifi2为例,该设备搭载了双频段WiFi、全千兆的WAN和LAN接口,以及USB 2.0和3.0接口。其RAM容量更是高达256M DDR3。这样的硬件配置极为强大,为更高级的功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,与传统路由器相比,其优势显而易见。
软件系统很关键
智能路由器软件普遍采用OpenWrt定制的系统。这个系统具备NAT硬件加速功能,效率非常高。在百兆WAN口的情况下,100兆带宽可以稳定达到大约11兆;而在千兆WAN口(前提是光猫也支持千兆)的情况下,百兆带宽能提升至大约12.5兆,此外,运营商还额外预留了大约10%的带宽。
CPU决定核心性能
路由器主要依靠高度集成的电路,其所有功能均由CPU提供支持。CPU的功能影响着路由器支持的无线协议种类、LAN口和WAN口数量,以及可支持的带宽大小。实际上,许多路由器生产商仅仅是组装者,因此CPU的性能对于路由器来说极为关键。
LAN口千M意义大
家庭中普遍使用NAS设备,或者需要将手机中的图片通过WiFi传输到电脑上。然而,传输速度通常只有5M左右,原因有以下几点:首先,局域网接口仅支持百兆带宽,最高传输速率不过10M/s;其次,处理器CPU性能较弱,数据转发能力有限。TP路由器配备的16M RAM在连接WiFi时便已接近耗尽,当有较多客人同时上网时,处理上网请求显得十分吃力。
常见问题及原因
路由器不稳定和频繁掉线现象依然较为普遍。比如,在客户家中,WiFi信号经常出现卡顿,速度测试结果显示无线网速仅约4兆,而台式机却运行正常。使用时间较长的传统路由器,其内存ram原本就较少,长时间运行后几乎耗尽,一旦断电重启,就像清空ram后重新加载。WiFi掉线的问题,主要是由于ram容量不足和固件设计不够合理。网络带宽出现故障,主要因为pppoe协议设置了心跳包,若路由器未能及时对上层服务器作出响应,便会自动重新启动拨号过程。此外,常规路由器在处理网络连接时数量有限,这也容易导致上述问题发生。
大家是否认为传统路由器会被智能路由器全面替代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!